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在京举行成立大会
2019年3月18日,“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大会在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举行,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1、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大会
2、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王德胜宣读设立“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申请函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记邱运华同志指出,首都师范大学在古典文献学和数字文献学研究领域拥有雄厚实力,具有家谱典藏及数字化方面的优势,特别是近现代家谱实物的收藏规模宏大,学术研究价值极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宏同志也表示,将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和优势,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首都师范大学争创“双一流”作出贡献。
清张澍在《姓氏寻源》自序中写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氏不仅是血缘的标志、家族的徽章,还体现了门第思想、宗法观念,是民族文化的表征,是国家文化的具体化。但是,与很多传统文化一样,姓氏文化处于濒危境地,宗谱家谱存量稀少,保存完整的更是罕见,加之年轻一代对于宗祠、姓氏文化的忽视和淡忘,在姓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困难重重,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国学网以整理古代文献著称,除了收集传统文献外,也十分注重收集、整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迄今为止,共收藏有1949年以前刻印的纸质线装家谱40000余册,家谱电子文献1万多种,总容量达10T。其中,纸质家谱由原著名藏书家何光岳家族转让,以清代和民国时期家谱为主,初步统计约3500套、40000余册,涉及340多个姓氏,其中稀见家谱有四五十种,多为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所未收,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先辈们一笔一笔手写而成的文化瑰宝,动辄流传数百年被族人奉为传家宝的家谱,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与研究。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是契合党中央国务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之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的落地项目。
谱牒基地将以收集谱牒、整理文献、研究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教家风家训为己任,为淳化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社会服务。詹福瑞主任认为谱牒基地是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其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下一步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以国学网收藏的民国和清代线装实物家谱为基础,联合其他民间藏书家开展家谱的普查、调研、编目工作,摸清民间谱牒现状,深入发掘其学术价值;二是筹建以存放线装家谱为主的“中国民间家谱博物馆”,整合各方资源,及时抢救、保存、交流和使用好大量散存民间的谱牒文化资源;三是培养专业的研究人员,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在文献学领域的独特优势,寻求与国内高校和外国研究机构的合作,集中学术力量,加大专业研究人员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四是积极顺应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和传播优秀的家风家训,普及中国人的同根同源思想,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
3、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刘德伟
宣读关于批准成立“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的决定。
4、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5、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邱运华书记讲话 6、首都师范大学徐志宏副书记讲话
7、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詹福瑞先生 8、执行主任尹小林先生
9、大会嘉宾合影 10、座谈会
国学网馆藏光岳楼家谱


最新推荐

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
2019年3月18日,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大会在北京国家数字 [详细内容]
- · 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在京举行成立大会
- · 英雄王伟坠机后妻儿今何在?
- · 图说:湖北蕲阳王澥妙贞户清明祭祖扫墓活动
- · 兩岸一家親· 集美大學教师王輝明会晤台湾
- · 世王大会论文:王毓棠·新城王氏——明清仕
- · 习总书记在福建团讲了一个“初心”的小故事
- · 王直将军倾注革命老区建设的故事
- · 湖南衡阳县清明公祭思想巨匠、湖湘先贤王船
- · 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
- · 四川五道龙门王氏伟公后裔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