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御医—王典
王典,字帮贡(邦贡),号意庵,今安徽祁门县历溪村人,生卒年不详。据所存王氏医案推测,当生活在明弘治与嘉靖年间。
族簿记载,王氏笃志学古,肆力诗文,究《素问》诸子之书,得医学之奥妙,治症辄有神效,存济甚多。嘉靖中,擢太医院入圣济殿,值皇子病笃,群医束手,中宦王典治之立愈,遂授太医院官,名益著。有《医学碎金》,《意庵医学》等书行世。
从所存医案来看,王氏于嘉靖11年(1532年)之前,多在祁门、贵池及江西一带行医。高塘、文堂、文溪、营边(今闪里镇沿边)、板桥(今华桥)、桃园、郡城均留下他的足迹。后来到顺天府(今北京)行医,为诸多达官显贵治愈了不少急、危、疑难重病,因而闻名京师。
王氏医学精湛,服膺仲景,戴人之法,临验颇独,尤以下法和精神疗法为其一大特色。如用桃仁承气汤化裁治疗“喷血”,一服即止;用十枣汤等抢救“痰厥”,转危为安;用猪胞硝汤灌肠治愈“高年便秘”;用精神疗法“一言散”治愈之厥;用寸冬甘草膏治愈肾虚无子;用“酒调运志”治“久疮弗敛”等,为凡医所不及,足证王氏医不泥古,别具匠心。
正因王氏独特的医学疗法,加上他的为人胆识,传说他在京师行医时就大胆的采用了民间的偏方“轼金草”,成功的取下了小皇子颈上的“金项圈”,龙颜大悦,遂封王典为御医加授登仕郎。也就是上述的“值皇子病笃,群医束手,中宦王典治之立愈,遂授太医院官,名益著”。
成名之后的王典没有忘记家乡和族人,在征得皇上的旨意后,他在家乡建了一座金銮殿似的祠堂——“五凤楼”,后面主体部分称“合一堂”,门楣采用了“五朝门”的建筑结构样式,这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今天,这座珍贵的民间古代建筑,对历溪村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质保护。
今天的祁门县被誉为御医县,就是源于王典的缘故。
惜因年代久远,所存资料有限,有关王典更多的生平事迹未能尽考,有待进一步发掘考证。


最新推荐

《永乐大典》是本什么
展览现场。 应妮 摄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应妮 [详细内容]
- · 《永乐大典》是本什么书?正本下落成谜,副
- · 王忠林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图/简历)
- · 王安石当了鄞县令
- · 喜报! 国开教育集团董事长王鲁刚再获新荣
- · 为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国家卫健委回应了
- · 荆公故里讲荆公——东乡区关工委到黎圩中学
- · 海上仙都文学社陈宜丁(福建)诗歌专辑
- · 安徽省第一大姓氏 王姓!
- · 恭祝全世界王姓儿童六一节快乐
-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答新华社